0731-88576763

宣传画册
印刷术改变了书、改变了人新文化中心形成“文艺复兴”随之开始

  印刷通过加速思想的传播而转变了人们的观念,它改变了学者们的思考与表达方式,使读者数量倍增。书籍的商品化使知识祛魅,文字不再是权力的道具,而是一种人人必备的现代语言。印刷使文字深深地内化在人心里。

  书籍的影响远比大多数人所认为的更加深远和广阔。书籍营造了现代共识,制造了社会认同,现代人因此而确信自己生活在一个道德更加高尚的世界,一个因书籍而形成和改善了的世界。书籍作为象征对象,围绕它形成一种文化构建,或是说“读者共同体”。

  文本的规范化与大众化催生了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书面语”,精英的拉丁语迅速没落,世俗的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等登堂入室。

  人是因为语言和记忆而被分为不一样民族的,语言构成族群认同的重要基础。印刷书通过大量的复制和阅读而形成“集体记忆”和“集体意识”。

  印刷机比秦始皇严厉的行政制度更容易实现文字和语言的统一。作为“想象的共同体”,现代国家依靠“印刷资本主义”实现了民族主义统治,“以印刷资本主义为媒介,1500年至1800年在造船、航海、钟表制造和地图绘制法等领域逐渐累积的科学创新终于使得这种想象成为可能”。

  进入印刷时代之后,知识交流的速度大大加快,信息传播的范围迅速扩大,大规模印刷的廉价书籍(特别是《圣经》)刺激了大众教育,识字人口大量增加。许多出身卑微的人通过阅读和教育改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正是这些草根大众成为后来发生的一系列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

  与手抄书相比,出版赋予了书的公共性格,一部书所面对的读者不再只是一个人或一群人。书的“出版”从几百本到几千本,迅速形成商业规模。

  印刷技术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书市场,同时也催生了职业出版家和职业作家群体。印刷品的作者署名权作为版权受到尊重和保护,这与后来引发工业革命的专利制度出现在同一时间。印刷书刚刚诞生,威尼斯就率先制定了版权法和专利法。

  在谷登堡发明印刷机之后不到50年,意大利就成为欧洲的出版中心,仅威尼斯就有417家印刷厂。许多经过专业学者修订过的拉丁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典籍被大量印刷出版。这些小开本的口袋书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欢迎。

  当时威尼斯不仅商业高度繁荣,而且享有欧洲最多的,这里几乎成为宗教裁判所的化外之地。东罗马帝国的陨落使大量知识分子流落于此,一直被教会禁止的犹太、古希腊、古罗马和阿拉伯的古代经典在这里重见天日。这是所谓的“文艺复兴”运动。

  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敲响了中世纪的晚钟,吹响了现代的号角。

  在那些人文思想家当中,伊拉斯谟因其作品被大量印刷而声名显赫。14世纪时欧洲最著名的畅销书是薄伽丘的《十日谈》,全欧洲也不过2000本左右;到了一个世纪之后,因为有了印刷机,仅意大利一地的图书就超过750万本。作为历史上首次由大众出版业推动的思想运动,人文主义思想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到前所未有的众多人群中去。

  书籍提供了许多严肃的公共话题,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权利、平等和自由受到大家普遍的关注。有了印刷术,思想能以无比迅速的速度传播开来。

  2016腾讯华文十大好书、第12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现代的历程》精华版

  主要作品有《历史的细节》《中国盒子》《历史的慰藉》《现代的历程》及《新食货志》(即出)等。其中《历史的细节》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评选的“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现代的历程》荣获“腾讯华文好书年度十佳”“第12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

  以机器为主线,以简洁有趣的笔调,讲述了现代文明的发展历史,从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商业革命、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直到全球一体化的当下。

  在人人都在谈论人工智能的当下,机器和机器人正成为最为显赫的社会热点。因此,我们有必要从机器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人类的历史。

  从某种意义上,机器构成现代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的条件。一部现代文明史,也是一部人类对机器的创造史和接受史。

  从古代到现代,从中国到世界,机器无远弗届地改变了历史,也重新塑造了人类和地球。

  这本书将告诉你,现代文明怎样因钟表、印刷机、蒸汽机和计算机等机器而诞生。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时代,这是一个愚蠢的时代”。一百多年前狄更斯的名言似乎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好的注脚。从蒸汽机的出现到今天的人工智能,从卓别林在《摩登时代》中所描绘的大机器生产到今天互联网中的虚拟现实,从“飞鸽传书”到今天手机、微信的普及。人类文明的进程从来就没像今天这样日新月异。机器或者物质正在快速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人们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在和电脑、手机、交通工具打交道,一切在我们看来正常不过的选择和行动,在上个世纪甚至几年之前都是很难来想象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塑造了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是什么造就了所谓的“现代人”?

  既有史实也有史论,这使得全书在诸多方面都显得独树一帜,从而超越一般技术史观,许多具有创见性的发现和观点令人茅塞顿开。

  作者试图通过通俗的语言,以机器为主线揭开现代文明的真实血肉,回答人类是如何走向现代的,以及中国如何走向现代的大哉之问。

  从人发明机器、使用机器,到仿效机器、成为机器,最终被机器奴役。现代的历程就是让人相信人是机器的历史。从这一轴线看,英国工业革命、美国福特时代、中国洋务运动都走上了迷恋科技的“同一性历史”。这也将东方与西方,古代帝国与现代国家同构在一个论述疆域之内。从而,全书横跨各大洲,融贯各时期,竟有同一个“机器技术的主题”,简直可谓历史书写当中的完美复调。

  人类的命运因机器而改变,机器创造了时间和空间,从而推动人类社会从古代进入现代,改变了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类凭借机器的力量征服了自然,同时也被机器所奴役,人类生活在机器所构建的世界之中,既享受着现代所带来的便利和丰裕,却也体验着机器世界的冰冷和严酷,机器总是给我们大家带来新的希望,而这希望的背面却可能是更深的绝望。

  这几年来,中国文化圈内的各处,无论是中国本部,或者是本部以外的别的地方,包括海外的华人们,似乎都在警觉世变正亟,在所有的领域,都有人关怀未来的发展。大家的情绪,常常呈现“悲欣交集”的情形。

  虽是一部出自“业余”、面向知识大众的通俗作品,但因作者怀抱责任感乃至野心,更因其宏阔视野和扎实叙述,在两个方面做出了不逊于专家的贡献:中国知识人在“大历史”领域言说获得突破;对机器进步与现代文明之关系,世界前行脚步与中国应对策略——几乎不可能同时并举的主题,做了艰难的接榫努力,并力图回答人类是如何走向现代的,以及中国如何走向现代。

  这本书像是一张通票,从人类的起初指向人类的未来,非常好读,它有一个灵魂,这个灵魂就像《宣言》中说的“的幽灵”一样,带着你逛很多的地方。这一切不再是散落的知识了,它有了一个线索,我很喜欢。这也是一本集大成的书,既有我们所说的“现代化的焦虑”,同时也有“现代化的感恩”。这是一本很有“平常心”的书。很适合当枕边书,然后,做些异想天开的机械梦。


Copyright © 2012-2018 火狐体育全站app-火狐电竞体育官方网站app下载登录 版权所有

湘ICP备180148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