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88576763

书刊书籍
神预测“地震预言帝”的传奇!

  本次山东平原县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达5.5级,目前记录到余震56次,造成了一些基础设施损坏和人员受伤的情况,具体受灾情况还在统计中……

  1967年,78岁的李四光由于病情严重,派人到唐山、滦县一带进行地震地质工作,经过研究,他指出,这一些地方可能会发生大地震。

  但1971年4月29日,82岁的李四光很多有关的研究还没完成,就病逝了。

  正如他预测的那样,5年之后,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24.2万同胞不幸遇难……

  自此,李四光被人们尊称为“地震预言帝”,只要国内发生地震,新闻一定会提及他。

  往往还会产生很多谣言,类似于“中国60年内将有4次特大地震,预测地点分别是在唐山,台湾,四川,现在以上三个地方都应验了,还有一个地方没发生,就是在XX。”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们渴望在地震来临之前,能通过预测采取对应的防范措施,以最大限度降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但众所周知,精准预测地震,仍是个世界难题,也是地质学家李四光最大的遗愿……

  此人不是达官显贵,也不是彪悍武夫,而是一个文弱书生,当时在北京大学地质系任教授、系主任。他的名字叫,李四光。

  那一年,李四光带着几个学生到长江三峡地区考察地质,途经武汉,看到一个英国水兵坐了中国人力车夫的车,不仅不给钱,还毒打车夫。

  李四光知道中国穷、弱,但看这个洋鬼子这么欺负中国人,真是气炸了,颇有血性的他,二话不说,上前就赏了英国水兵几记老拳,势大力沉。

  水兵见他们人多势众,且人人手持一把地质锤,最后还是好汉不吃眼前亏,乖乖给钱,狼狈逃走了……

  人力车夫被欺负,只是当时贫弱中国的一个缩影。李四光从小到大,目睹的不平事多了,一心想要振兴中华,报效国家,为此吃了不少苦。

  时间回到1902年,出身贫寒的蒙古族少年李四光,才14虚岁,就在秀才父亲李卓侯的建议下,离开老家黄冈张家湾,独自一人去武昌读书。

  到了武昌高等小学堂,李四光一不小心,误将报名表上的姓名栏填成了年龄“十四”,灵机一动,索性将错就错,将“十”改成了“李”。

  又看大厅中央挂着一块横匾,上书四个大字“光被四表”,遂在“四”后加一“光”字。

  从此,他的名字,就从原名“李仲揆”,变成了日后大名鼎鼎的“李四光”。然而,虽然名中带“光”,他一路升级打怪过程中却不只有光,吃了许多苦。

  1904年,16虚岁的李四光,因为成绩优异,被官费派遣到日本留学,进入东京弘文学院深造。

  第一次远渡重洋,李四光十分兴奋,但因长时间坐船,他不幸患上腹泻病,后来病好之后,就再也不能吃肉,一吃肉,就不舒服。

  虽然难受,但他暗暗发誓:要做到两方面,一方面,要为纯科学的发展而尽力;另一方面,要用得来的知识,直接或间接去解决有关工业的问题。

  为此,从弘文学院毕业后,李四光又拼尽全力,考入了大阪高等工业学校,学习造船机械,想为中国造出一支强劲的船舰,不再惧怕西方列强的侵扰。

  也是在这段时期,李四光想要报效祖国的信念非常强烈,他还剪掉长辫子,加入了当时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以此反对腐朽的满清统治。

  孙中山第一眼看见李四光,就特别高兴地说:“你年纪这小就参加革命,这很好,你要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当时,孙中山在同盟会倡导“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要求每个人都说一段誓词,李四光的誓词是:

  “联盟人湖北省黄州府黄冈县李四光,当天发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矢信矢忠,有始有卒。如或渝此,任众处罚。天运乙巳年七月三十日中国同盟会会员李四光。”

  只是,那时一腔热血的李四光怎么也没想到,多年后,他与孙中山竟会以那样悲怆的场景重逢!

  1910年,李四光在日本留学6年之后,毅然回到尚在清朝统治下的祖国,在湖北中等工业学堂任教,并积极参加反清活动。

  空闲时间,李四光还回到老家黄冈,为村民们发明了一种土法过滤器,让全村都喝上了极其少见的“纯净水”,村民们对李四光感激流涕。

  一年后,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有过留学经历的李四光,22岁就被委任为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长。

  后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李四光怒辞部长一职,再次远渡重洋,赴英国伯明翰大学留学,学习采矿技术,为日后中国采矿业打下了理论基础。

  令他没料到的是,在英国竟然会遇到丁燮林(日后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剧作家),和被称为“民国第一清官”的石瑛。

  有了中国同胞的陪伴,李四光不再寂寞,学习采矿知识的同时,他还学会了英语、德语和法语,这为他后来的一系列选择,打下了坚实的语言基础。

  “我反复想过,要造船就得有钢铁,当然需要采矿,可光学采矿也不行,首先必须得知道哪里有矿藏。

  就说咱们中国,人称地大物博,但地质科学却十分落后。博大的矿藏究竟分布在啥地方,国人心里大都没有数。

  如果我们仅学会了采矿而不会找矿,到时候不过还是给洋人当矿工,做不了国家的主人啊!”

  但还没等李四光静下心来学习,1914年8月4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英国作为主要参战国,陷入混乱中,物价飞涨,李四光苦不堪言。

  他本来身上就没啥钱,只能靠节衣缩食,和趁假期到矿山做临时工赚钱,以此维持生活和学业。

  然而,祸不单行。他腿上突然长了一个大脓包,为节约钱念书,他没去医院,忍痛用刮胡刀将脓包刮掉了,后来他腿上一直留有非常显眼的疤痕。

  这是中国人创作的第一首小提琴曲,直接修正了“马思聪是中国最早的小提琴曲作者”的说法。

  1918年5月,他还用英文写下一篇长达387页的论文《中国之地质》,呈现了中国960万平方千米土地的地质概貌,堪称中国地质学的里程碑之作!

  几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一个大佬的出现,让李四光对未来充满期待。

  我国第一代地质学家丁文江,在听闻李四光的大名和成就后,力邀李四光回国到北京大学任教,教授地质学。

  李四光听到这话,非常心动,可就在他准备毕业回国时,1919年,国内爆发了轰动全球的“五四运动”。

  碍于时局不稳,李四光不得不停下回国的步伐。但他并未闲着,而是先到欧洲游历一番,汲取更多地质学问,以便日后回国传授知识。

  1920年,李四光和丁燮林一同离开英国,相继游历了德国、法国、瑞士等国,对当地有名的工矿区进行考察。

  为了拿到第一手的数据,他还去了阿尔卑斯山,并登上海拔4811米的勃朗峰,了解现代冰川及地貌形态。

  就在李四光打算继续到柏林考察时,北大校长蔡元培亲自给他发去电报,称国内一切都稳定,希望他能尽早回国到北大任教。

  李四光一听,再无二话,便马不停蹄回国,到北京大学教授地质课。而丁燮林则成了北大的物理系教授。石瑛,也同样来到了北大教学。

  与同窗好友一起工作,李四光非常激动,对学术的研究也更认线岁的他专门研究并撰写了题为《华北晚近冰川作用的遗迹》的报道,引起国内外地质地理界的重视。

  之后,他还在中国地质学会第三次大会上,做了《中国第四纪冰川作用的证据》学术演讲,并在不久后发表了《安徽黄山之第四纪冰川现象》和《庐山之冰期》的论文。

  众所周知,第四纪冰川是地球史上,最近一次的大冰川期,如果能找到它,就能对人类的进程、自然环境的演变,以及对找到矿、水、环境资源和气候预测等,有极大的帮助。

  在李四光发现中国有第四纪冰川前,世界地质学界都嘲笑我国,是没有第四纪冰川的,可李四光就是不信,觉得华夏之地人杰地灵,怎会是没有这个?

  之后数年,他又不间断对贵州高原、川东、鄂西、湘西、桂北等地作了调查,同样发表了不少有关中国冰川的文章,成了

  也是在这期间,李四光在化学家丁绪贤的牵线岁的许淑彬。许淑彬才貌双全,父亲许士熊曾在驻英大使馆任职,后回国任教育部秘书。

  化学教授的“催化”能力果真不同凡响,李四光对知书达理,善长英语、法语,且非常懂音乐的许淑彬,一见钟情。

  两人情投意合,爱得难舍难分,经常在公益晚会上同台演奏,一个弹钢琴,另一个拉小提琴,琴瑟和鸣,煞羡旁人。

  但许淑彬的父亲已去世,哥哥非常反对她与李四光在一起,认为李四光虽然也留过学,但家境实在太差,两人门不当,户不对,太不般配了。

  “李四光才华横溢,事业心强,又无不良习性和嗜好,日后必有前途。你不喜欢李四光,是目光短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眼看一场“兄妹大战”一触即发,许淑彬跑去求助母亲。母亲见了见李四光,觉得女儿说得有理,于是给儿子做思想工作。

  新婚不久,李四光依旧夜以继日地工作,很少休息,这让许淑彬非常心疼,劝诫李四光一定要注意身体,但李四光就是不听。

  后来有一次,许淑彬带着女儿李林去学校接李四光,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李四光竟说:

  但值得一提的是,李家的教育很给力,女儿李林后来在钱三强麾下的原子能研究所工作,女婿邹承鲁在中科院生物研究所工作,贡献卓著,都成为了院士,

  1923年,李四光提出了蜓科鉴别判定的方法,创立了十项标准,将蜓科的主要特性,用若干曲线表示出来,使之既有定性概念,也有定量概念,为我国鉴定化石标本做出了大贡献。

  后来,我国用这样的解决方法,鉴定了不少化石标本,李四光还因此写出一本科学巨著《中国北方之蜓科》,轰动全球!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国民政府打算选拔出六个对社会有重大贡献的人给先生抬棺木。

  然而,一年后,国内时局又发生了变化。军阀张作霖控制了北洋政府,广东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之后,南京国民政府决定成立一个全国最高综合科研机构,名为中央研究院,蔡元培出任院长。

  当时国民政府也打算组建国立武汉大学,李四光想到留学时慨叹国内好大学太少的遗憾,自告奋勇,为武汉大学选址风光秀丽的珞珈山一带。

  他心中认定,武汉大学不办则已,要办就要办成一所拥有“文、法、理、工、农、医”的一流水准大学,规模至少达到上万人以上。

  1934年12月,李四光决定去国外宣扬中国地质学。45岁的他带着妻女,又踏上了英国的步伐,去各个大学讲学。

  而后,他又去到剑桥、伯明翰等8所大学,不断强调这一点,还谈及中国第四纪冰川的遗迹,以及中国地壳构造体系等观点。

  之后,他又带着妻女到北美旅行,一方面同样是为了宣扬中国地质学,另一方面,更是为了去考察那里的地质状况,以便日后回国,为中国地质学术研究做新的准备。

  1939年,李四光所讲的《中国地质学》,在伦敦正式出版,一度在学术界引发轩然。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国际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教授激动地说:“很幸运,在这方面,最卓越的地质学家之一李四光,为咱们提供了第一部内容丰富的著作!”

  就在李四光在国外为中国学术而努力时,1945年8月14日,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传来,我国抗日战争胜利了!

  当时,政府驻英大使极力阻拦李四光,要求他公开发表相关声明,拒绝接受的政协委员职务,否则将会被扣留。

  心怀报国之心的李四光当然不愿意,他当机立断,决定一个人率先离开英国,先去法国躲避,之后辗转到瑞士,再与妻子和女儿秘密重逢,而后一家人曲折回到魂牵梦绕的故国。

  归国途中,李四光依旧不停歇,在游船上撰写了科学论文《受了歪曲的亚洲大陆》,他激动地写道:

  此时,李四光利用多年所学,在充分掌握材料和理论以及实践论证后,再运用力学观念,为新中国创建了一门新的学科——

  随后,李四光还出任了地质力学研究所的所长,并开始为祖国最头疼、一直遭到外国讥讽的一个研究发力。

  ,找不到石油,只能依靠进口。而西方国家又对我国实行封锁,使石油一度成了稀缺资源。毛主席和周总理就问李四光:中国是不是真的没有石油?要不要走人工合成的路子?

  “中国幅员辽阔,天然石油资源的蕴藏量应当是丰富的。松辽平原、华北平原、江汉平原和北部湾,还有黄海、东海和南海,都有有经济价值的沉积物。

  。”周总理听完,笑着说:“我们的地质部长很乐观啊!”毛主席也很高兴,立马作了石油普查勘探的安排。

  之后,年近古稀的他带领团队,一遍遍奔走在险山峻岭、荒漠平原,进行勘探测量。

  有时走到荒漠地区,没有水,李四光就会用舌头,把石头上的泥土舔掉,来分析到底有没有石油存在……

  ,李四光又和团队,相继发现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令中国从“贫油国”,一跃变成了石油大国!

  此外,李四光还先后为国家找到了急需的铬、金刚石和煤等宝贵资源,并用伽马仪发现了研制的核心材料——

  此时,李四光的身体已每况愈下。他患上了严重的肾病和动脉硬化症,但因为接下来一件令人悲恸的事,他决定带病工作。

  已近80岁的李四光非常心痛,他当即带着团队到灾区查看,想要利用所学的知识,再次完成

  妻子和好友极力劝阻,说他的身体已经不能折腾了。连国家都出面要李四光好好休养。

  地震是一种地质现象,大多因为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因此,他决定对我国的地质构造进行进一步的观测、分析,和掌握动向。

  在唐山大地震发生前,他已经作出过相关预测,还派工作组前往研究,但无情的岁月并没有给他太多时间……

  1971年4月,在临终前一天,他还和医生说:请你坦率告诉我,究竟我还有多少时间,让我好好安排一下工作。

  。一个月后,在他诞辰120周年之际,一颗编号为137039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

  。英国伯明翰大学,还专门设立了“李四光奖学金”,该奖项自2011年开始,只颁发给来伯明翰大学攻读博士的中国留学生。

  其中的敌意不言而喻,我们只有拿出如李四光这般的血性,自强不息,才能让对方心服口服地闭嘴!愿中华大地,这样的科学家更多一些,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Copyright © 2012-2018 火狐体育全站app-火狐电竞体育官方网站app下载登录 版权所有

湘ICP备180148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