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88576763

包装盒
翻阅史料看看我国古代的活字印书法是怎么操作的

  活字印刷术的创造,是印刷史上的一次巨大的技术革命。北宋时期毕昇创造泥活字,活字印刷术由此诞生。我国古代的活字印刷术是怎么用于印刷,怎么操作的?有代表性的活字印本有哪些?这些疑问,都可以在孙毓修《我国雕板源流考》中找到答案。

  沈括《梦溪笔谈》:“庆历中,有布衣毕昇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线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布满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面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一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亦见江少虞《皇朝现实类苑》。

  元王祯《〔造〕活字印书法》:附武英殿聚珍板书《农书》后。“古时书皆写本,学者艰于传录,故人以藏书为贵。五代唐明宗长兴二年,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国子监田敏校对《九经》刻板印卖,朝廷从之。锓梓之法,其本于此,因是全国书本遂广。但是板木工匠,所费甚多,至有一书字板,功力不及数载难成。虽有可传之书,人皆惮其工费,不能印造传达后世。有人别生巧技,以(錢)〔鐵〕为印盔界行,用稀沥青浇满,冷定取平,火上再行煨化,以烧熟瓦字,排于行内,作活字印板。为其不方便,又以泥为盔,界行内用薄泥,将烧熟瓦字排之,再入窑内,烧为一段,亦可为活字板印之。近世又铸锡作字,以铁条贯之作行,嵌于(盥)〔盔〕内(介)〔界〕行印书。但上项字样,难于使墨,率多印坏,所以不能久行。今又有巧便之法,造板(墨)〔木〕作印盔,削竹片为行,雕板木为字,用小细锯锼开,各作一字,用小刀四面修之,较量巨细凹凸一起。然后排字作行,削成竹片夹之。盔字既满,用木㨝㨝先结切。之使坚牢,字皆不动。然后用墨刷印之。

  “写韵刻字法:先照监韵内可用字数,分为上下平、上、去、入五声,各分韵头,校勘字样,誊写齐备。作书人取活字样制巨细,写出各门字样,糊于板上,命工刊刻。稍留界路,以凭锯截。又有语助词之乎者也字,及数目字,并寻常可用字样,各分为一门,多刻字数。约三万馀字。写毕,一如前法。

  “锼字修字法:将刻讫板木上字样,用细齿小锯,每字四方锼下,盛于筐筥器内。每字令人用小裁刀修补整齐。先立原则,于原则内试巨细凹凸一起。然后另贮别器。

  “作盔嵌字法:于元写监韵各门字数,嵌于木盔,内用竹片,行行夹住。摆满用木(□)〔㨝〕轻㨝之,排于轮上。依前分作五韵,用大字符号。

  “造轮法:用轻木造为大轮,其轮盘径可七尺,轮轴高可三尺许,用大木砧凿窍,上作横架,中贯轮轴,下有钻臼,立转轮盘,以圆竹笆铺之。上置活字板面,各依号数,上下相次铺摆。凡置轮双面,一轮置监韵板面,一轮置杂字板面。一人中坐,左右俱可推转摘字。盖以人寻字则难,以字就人则易。以此转轮之法,不劳力而坐致字数。取讫,又可铺还韵内,两得便也。

  “取字法:将元写监韵另写一册,编成字号,每面各行各字,俱计号数,与轮上类别相同。一人执韵依号数喝字,一人于轮上元布轮字板内,取摘字只嵌于所印书板盔内。如有字韵内别无,随手令刊匠加添,疾得齐备。

  “上一任宣州旌德县县尹时,方撰《农书》,因字数甚多,难于刊印,故尚己意,命匠创活字,二年而工毕。试印本县志书,得计六万馀字,纷歧月而百部齐成,一如刊板,始知其可用。后二年,余迁任信州永丰县,挈而之官,是时《农书》方成,欲以活字嵌印。今知江西,现行命工刊板,故且收贮,以待别用。然古今此法,未见所传,故编录于此,以待世之好事者,为印书省便之法,传于永久。本为《农书》而作,因附于后。”

  邵宝《容春堂集·会通君传》:“会通君姓华氏,讳燧,字文辉,无锡人。少于经史多涉猎,中岁好检阅同异,辄为辨证,手录成帙;遇老儒先生,既持以质焉。既而为铜字板以继之,曰:‘吾能会而通之矣。’乃名其所居曰会通馆,人遂以会通称,或丈之,或君之,或手足之,皆曰会通云。君有田若干顷,称本富,后以劬书故,家稍落,而君漠如也。三子:埙、奎、壁。”

  严元照《悔庵集·书容斋漫笔活字本后》:“此翻宋绍定间所刻。每番中缝上方有‘弘治岁在旃蒙单阏’八字,下有‘会通馆活字铜板印’八字,书后有华燧序。”

  叶昌炽《藏书记事诗》:“《无锡县志》:‘华(埕)〔珵〕,字汝德,以贡授大官署丞,善辨别古奇器、法书、名画。筑尚古斋,实诸玩好其间。又多聚书,所制活板甚精细,每得秘书,不数日而印本出矣。’昌炽案:燧之子埙、奎、壁,名皆从土旁,埕、坚疑亦其群从,而珵为埕之误。余所见兰雪堂活字板本,又有《蔡中郎集》甚精。”

  按:明世无锡铜活字本有二:一为兰雪堂华氏,一为桂坡馆安氏。安氏所刊较少,故名不及华氏之著。一起吴郡有孙凤,亦以铜活字印书,今传者有《小(名)〔字〕录》。尚有五云溪馆、印行《玉台新咏》。金兰馆、印行《石湖居士集》。建业张氏,印行《开元天宝遗事》。则皆不知其人矣。

  本书是以现代眼光系统研究版本学的开山之作,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次除通行本外录入新近发现的稿本与连载本,尽现作者结撰之精思。商务印书馆之涵芬楼名重书林,本书即为其创建者之学术精粹,可称“涵芬楼暗码”。

  本文为汹涌号作者或组织在汹涌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组织观念,不代表汹涌新闻的观念或态度,汹涌新闻仅供给信息发布渠道。请求汹涌号请用电脑拜访。


Copyright © 2012-2018 火狐体育全站app-火狐电竞体育官方网站app下载登录 版权所有

湘ICP备18014865号-1